陕北抒怀-二胡曲
浏览次数:18
分享到:微信

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24

曲目简介:

  这个曲子描写了一位老战士重游故地时对战斗岁月的回忆和对故地建设的感慨。这个曲子采用陕北地区秧歌调和陕西关中地区的地方戏碗碗腔为素材写成的。演奏时气息要沉稳,演奏时要注意陕西民间音乐的律制特点,往往4比#4低,比原位高,7比b7高,比原位低。

   演奏技法特点上主要有:

  1、快速垫指滑音(压滚揉):是将三个手指(一般是二、三、四指)的指尖并成一个平面,手腕微微塌下,以掌根抵住琴杆,于腕力的带动之下,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在弦上大幅度地连滚带压,使音高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极富陕北风味。这也是一种特殊效果的揉弦方法,平时极少运用。2、借鉴陕北板胡演奏停顿的特点。3、巧妙地快板转慢板,慢板转快板。4、运弓时展现内在气息的手法,弓法内在。5、浪弓的运用。6、抽泣的7。7、打锣的弓法,保留余音。8、左手的滑音、打音、指音等。

   一开始的情景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或者老战士)回到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触景思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感情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决不可能是痛哭流涕。所以演奏时左右手技术的运用和配合不是长枪大戟而应该是非常内在。陈耀星先生的讲解中多次提到内在的处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我们看陈耀星先生的运弓,有大开大合,也有细致入微,但总体的运弓动作如同陈式太极,节奏感很强又绵长含蓄。

   所以为了表达这样的情感,乐曲一开始的处理就用了弱顿起、浪弓、强弱变化以及停顿等右手的技术,加上左手细密的揉弦与大幅度压揉的结合处理。

   一开始的第一拍第一小节的2,右手一定要拉出音头,注意这个音头力度不要太大(谱子上标注的是mp),左手有一个很快的回滑。

   然后第二拍弓子减速,左手很快的揉弦。陈耀星先生的演奏采用细、密、弱的揉弦处理。这样的处理既达到变化的效果,又不至于影响到强弱的对比效果。当然也有人不这样处理的,不是绝对的。

   第三拍的时候左手滑音,右手顿一下弓子。   第四拍右手再顿下弓子,左手有一个打音。

   二小节依然在第三和第四拍顿一下,第四拍上有一个指音。这个指音要专门讲一下。这个5(上面有一点)标了一个滑音,演奏时要用垫指。前面的2(上面有一点)是一指,5是四指,演奏时23指头要被借下力,重音落在5。23指头就是起到垫的作用,一带而过。实际的操作四个指头几乎同时按上弦,只不过有一个类似滚的动作。后面有很多地方是这样处理的。这个就是从低音向高音的垫指滑音。5演奏完了的时候,右手弓子要倜然停止,同时四指是以类似打的感觉上弦。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指音。后面的左手拨弦有两个音就是手指打到弦上发出的声音,就是所谓的指音。

   6是一个回滑,在此基础上加上右手音头,非常有棱角,这个地方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一指按5一带而过,二指头按6;另一种是二指按5,然后腕部一动滑向6。

   三小节第二拍,左手的打音加上右手的弓子顿一下,4要用强烈的压揉。第四拍的3,先在4上有一个回滑,再从4比较慢地滑向3,最后一个音2有一个音头,然后将弓子虚下来,第三第四拍上弓子顿下(浪弓)。两个5之间有一个休止,这时右手要停住,但左手的揉弦不要停,小指压揉。

   重点讲一下浪弓。浪弓是右手的技术,演奏时在一弓内力度有明显的起伏,但是这个起伏是连续的,不要演奏成顿弓。

   动作上:1、右手有一个上下起伏,这是运用弓子与弦的接触角度的变化来实现强弱变化;2、右手运弓的力度变化。两者结合完成浪弓。

   这个技术在二泉里也有运用,只是后者略有棱角,表现的是一种倔强的情感。

  最后主题再现的时候演奏要更加内在,要表现希望能够再见一次的心情。最后的抖弓,气息上要HOLD住。陈耀星的演奏是一共25拍,第一个8拍抖弓,第二个8拍小垫,第三个8拍不抖。将这个情绪一直带到最后,使得欣赏着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

  此外,这个曲子演奏时还要注意:

 1、情在音先,带着感情演奏。

 2、长时值的部分,一开始弓子要很稳,音乐开阔和饱满的地方弓子要尽量走得开一些。

 3、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尾滑。

【详情】
陕北抒怀-二胡曲
浏览次数:18
分享到:微信

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6-24

曲目简介:

  这个曲子描写了一位老战士重游故地时对战斗岁月的回忆和对故地建设的感慨。这个曲子采用陕北地区秧歌调和陕西关中地区的地方戏碗碗腔为素材写成的。演奏时气息要沉稳,演奏时要注意陕西民间音乐的律制特点,往往4比#4低,比原位高,7比b7高,比原位低。

   演奏技法特点上主要有:

  1、快速垫指滑音(压滚揉):是将三个手指(一般是二、三、四指)的指尖并成一个平面,手腕微微塌下,以掌根抵住琴杆,于腕力的带动之下,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在弦上大幅度地连滚带压,使音高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极富陕北风味。这也是一种特殊效果的揉弦方法,平时极少运用。2、借鉴陕北板胡演奏停顿的特点。3、巧妙地快板转慢板,慢板转快板。4、运弓时展现内在气息的手法,弓法内在。5、浪弓的运用。6、抽泣的7。7、打锣的弓法,保留余音。8、左手的滑音、打音、指音等。

   一开始的情景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或者老战士)回到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触景思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感情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决不可能是痛哭流涕。所以演奏时左右手技术的运用和配合不是长枪大戟而应该是非常内在。陈耀星先生的讲解中多次提到内在的处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我们看陈耀星先生的运弓,有大开大合,也有细致入微,但总体的运弓动作如同陈式太极,节奏感很强又绵长含蓄。

   所以为了表达这样的情感,乐曲一开始的处理就用了弱顿起、浪弓、强弱变化以及停顿等右手的技术,加上左手细密的揉弦与大幅度压揉的结合处理。

   一开始的第一拍第一小节的2,右手一定要拉出音头,注意这个音头力度不要太大(谱子上标注的是mp),左手有一个很快的回滑。

   然后第二拍弓子减速,左手很快的揉弦。陈耀星先生的演奏采用细、密、弱的揉弦处理。这样的处理既达到变化的效果,又不至于影响到强弱的对比效果。当然也有人不这样处理的,不是绝对的。

   第三拍的时候左手滑音,右手顿一下弓子。   第四拍右手再顿下弓子,左手有一个打音。

   二小节依然在第三和第四拍顿一下,第四拍上有一个指音。这个指音要专门讲一下。这个5(上面有一点)标了一个滑音,演奏时要用垫指。前面的2(上面有一点)是一指,5是四指,演奏时23指头要被借下力,重音落在5。23指头就是起到垫的作用,一带而过。实际的操作四个指头几乎同时按上弦,只不过有一个类似滚的动作。后面有很多地方是这样处理的。这个就是从低音向高音的垫指滑音。5演奏完了的时候,右手弓子要倜然停止,同时四指是以类似打的感觉上弦。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指音。后面的左手拨弦有两个音就是手指打到弦上发出的声音,就是所谓的指音。

   6是一个回滑,在此基础上加上右手音头,非常有棱角,这个地方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一指按5一带而过,二指头按6;另一种是二指按5,然后腕部一动滑向6。

   三小节第二拍,左手的打音加上右手的弓子顿一下,4要用强烈的压揉。第四拍的3,先在4上有一个回滑,再从4比较慢地滑向3,最后一个音2有一个音头,然后将弓子虚下来,第三第四拍上弓子顿下(浪弓)。两个5之间有一个休止,这时右手要停住,但左手的揉弦不要停,小指压揉。

   重点讲一下浪弓。浪弓是右手的技术,演奏时在一弓内力度有明显的起伏,但是这个起伏是连续的,不要演奏成顿弓。

   动作上:1、右手有一个上下起伏,这是运用弓子与弦的接触角度的变化来实现强弱变化;2、右手运弓的力度变化。两者结合完成浪弓。

   这个技术在二泉里也有运用,只是后者略有棱角,表现的是一种倔强的情感。

  最后主题再现的时候演奏要更加内在,要表现希望能够再见一次的心情。最后的抖弓,气息上要HOLD住。陈耀星的演奏是一共25拍,第一个8拍抖弓,第二个8拍小垫,第三个8拍不抖。将这个情绪一直带到最后,使得欣赏着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

  此外,这个曲子演奏时还要注意:

 1、情在音先,带着感情演奏。

 2、长时值的部分,一开始弓子要很稳,音乐开阔和饱满的地方弓子要尽量走得开一些。

 3、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尾滑。

【详情】
提示
已复制文件链接,请前往浏览器粘贴下载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