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二胡曲
浏览次数:4
分享到:微信

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6-03-31

曲目简介:

《烛影摇红》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作于1932年。此曲是一首舞曲,借广东小曲中的标题采用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派华丽、辉煌的舞会场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乐曲情绪欢快,旋律流畅,使人陶醉;但此曲又并非尽情欢乐,恰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华丽、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哀和惆怅,其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第一部分:从第八小节开始,共八小节,是全曲的核心音调,曲调优美,极富舞蹈性。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两个乐句,各四小节,两个乐句是一上一下,一问一答,相互呼应。就好像是翩翩起舞的男女正在交谈,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第二部分:从十六小节开始,也由八小节组成,是对主题音调的第一次变奏。这个部分出现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使音乐更活跃,情绪更热烈,但在乐句结构、分句法、旋律线以及强弱变化等方面,与主题核心音调并没有多大改变。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四小节起,九小节,是核心音调的第二次变奏,在这个部分不只有对旋律的加花变奏,还有节奏的变化,情绪更热烈,变化更丰富,是全曲的高潮。这个部分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节奏变化引起的重音的变化,三拍子的曲调中出现了四拍子的结构重音。第二十九小节起是对前面乐句的高八度紧缩再现。从三十一小节九连音开始,旋律于高音区急转直下,至第三十二小节,节奏突然慢下来,象征着舞会的结束,客人渐渐散去,原来热烈、辉煌的场面很快地暗淡下来。[4]

第四部分:从第三十三小节起,八小节。本乐段并不是核心音调的变奏,而只是运用了主题的节奏形式,是一个深沉而忧伤的乐段。仍然是歌唱性的旋律,但是悠荡的感觉已不同于前面欢快的节奏。这个部分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在盛大的舞会散去之后,又只剩下她自己,形单影只,那种孤独、悲伤的情绪再次向她袭来。[4]

尾声:从第四十小节最后一拍起,用紧凑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和波浪起伏的旋律线表现出主人公烦乱的心绪;后面的音乐渐慢渐弱,情绪越来越宁静,可能主人公太累了,不只是她的身体,还有她的内心,在那个旧社会里,在那个人们饱尝辛酸的社会里,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在舞蹈所表现的美好里生活。她自己在思索,也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对于此曲的演奏,首先要习惯于3/8,12/8这种民乐很少接触的节拍形式,知晓这种节拍的轻重韵律,才能奏出其中韵味来。因此,用弓上的轻重,尤其是连弓要有节拍轻重的感觉,凡具有停顿的地方要富于弹性,要带有舞曲音乐演奏的特点。此曲是刘天华的绝唱,是他在创作众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中,极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首曲子,在演奏中也应当包含这种感情。



【详情】
烛影摇红 二胡曲
浏览次数:4
分享到:微信

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6-03-31

曲目简介:

《烛影摇红》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作于1932年。此曲是一首舞曲,借广东小曲中的标题采用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派华丽、辉煌的舞会场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乐曲情绪欢快,旋律流畅,使人陶醉;但此曲又并非尽情欢乐,恰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华丽、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哀和惆怅,其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第一部分:从第八小节开始,共八小节,是全曲的核心音调,曲调优美,极富舞蹈性。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两个乐句,各四小节,两个乐句是一上一下,一问一答,相互呼应。就好像是翩翩起舞的男女正在交谈,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第二部分:从十六小节开始,也由八小节组成,是对主题音调的第一次变奏。这个部分出现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使音乐更活跃,情绪更热烈,但在乐句结构、分句法、旋律线以及强弱变化等方面,与主题核心音调并没有多大改变。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四小节起,九小节,是核心音调的第二次变奏,在这个部分不只有对旋律的加花变奏,还有节奏的变化,情绪更热烈,变化更丰富,是全曲的高潮。这个部分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节奏变化引起的重音的变化,三拍子的曲调中出现了四拍子的结构重音。第二十九小节起是对前面乐句的高八度紧缩再现。从三十一小节九连音开始,旋律于高音区急转直下,至第三十二小节,节奏突然慢下来,象征着舞会的结束,客人渐渐散去,原来热烈、辉煌的场面很快地暗淡下来。[4]

第四部分:从第三十三小节起,八小节。本乐段并不是核心音调的变奏,而只是运用了主题的节奏形式,是一个深沉而忧伤的乐段。仍然是歌唱性的旋律,但是悠荡的感觉已不同于前面欢快的节奏。这个部分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在盛大的舞会散去之后,又只剩下她自己,形单影只,那种孤独、悲伤的情绪再次向她袭来。[4]

尾声:从第四十小节最后一拍起,用紧凑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和波浪起伏的旋律线表现出主人公烦乱的心绪;后面的音乐渐慢渐弱,情绪越来越宁静,可能主人公太累了,不只是她的身体,还有她的内心,在那个旧社会里,在那个人们饱尝辛酸的社会里,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在舞蹈所表现的美好里生活。她自己在思索,也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对于此曲的演奏,首先要习惯于3/8,12/8这种民乐很少接触的节拍形式,知晓这种节拍的轻重韵律,才能奏出其中韵味来。因此,用弓上的轻重,尤其是连弓要有节拍轻重的感觉,凡具有停顿的地方要富于弹性,要带有舞曲音乐演奏的特点。此曲是刘天华的绝唱,是他在创作众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中,极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首曲子,在演奏中也应当包含这种感情。



【详情】
提示
已复制文件链接,请前往浏览器粘贴下载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