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9-02
曲目简介:
二胡曲《月夜》由三段构成:分别是慢板、慢板、快板。以正五声为旋律骨干音,具有鲜明的七声框架内的五声性旋律风格,采用加进变宫的六声宫调式。通过对江南美好夜晚的描绘,很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是二胡作品中借景抒情的上乘之作。
第一段1至32小节(四四拍),这个段落着重描绘江南夏夜的静与美,浓郁着江南水乡韵味。第1—2小节中开始的“La”起弓应静而弱不可带音头,如涓涓流水引出本小节;第2小节第一拍的“So La”为第二拍的高音做铺垫,演奏“So Mi”时以滑音奏出音色要柔和,本小节后两拍注意运弓力度的变化,仿佛作者在凝视皎洁的月光;第4小节渐趋于平静,“Do”音的运弓和揉弦应平和流动如水波荡漾;第5小节的“Mi So Mi Re”需用甜蜜细腻的滑音才能显现出江南的风韵;第6-7小节力度由弱到强是作者的又一次感叹;第8小节的“So Do”应以内弦柔和奏出;值得注意的是从第9小节末开始乐曲转入充满生机的气氛中,第11小节的第四拍乐曲进入高音区且力度加强,似虫儿鸣叫与月光皎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绝美的风景画,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第14小节高音的“So”至“Si”的出现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第16、17小节需运用异音同指的滑音似少女明眸回转亲切缠绵意味无穷;第19至23小节:
乐曲轻柔流动、云月相映仿佛月宫仙子翩翩起舞,演奏这一部分要注意运弓与气息结合的连贯性;第28小节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运用同指异音要注意其圆滑和流畅;第29至32小节音乐从赞叹激动渐趋平静,使人深深的沉醉于恬静而美好的夜景之中。
本段以第一小节为核心音调展开,并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中连续出现了七度的跳进,旋律上还先后运用了十六分附点和三十二分附点,使得旋律在波浪起伏的感觉下突出了明月升腾的浪漫景象。一开始左手揉弦以慢为宜,第一个音“6”以迟揉弦的方式出现,出音要柔美圆润,右手的运弓要稳定、连贯、松弛、力度适中,行弓要通畅连贯,换弓要不露痕迹,速度控制在不慢不快之间,心平气和,从容自如。紧接下面的一个小七度的跳进,不用滑揉的方式演奏,用跳指换把,在落音准确的同时,高音的“5”要实按弦,揉弦速度稍加快些,但运弓力量不要爆发,用手腕的力量带动胳膊,控制着发力,有点类似于打太极的感觉,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发射和持运行。附点节奏的出现,给波动的旋律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使得画面开始生动起来,如同明月升腾的景象:时而明月浮现,时而明月冲出云层,时而又如浮云半遮半掩明月,时而几片薄薄的浮云掠过,接下来从第八小节开始,旋律平稳而柔美的进行,右手弓法也大多以连弓为主。旋律的走向也开始节节上升,此时一弓多音也变成了一弓一音演奏,这样运弓的幅度也要开始加大,力度加强,以保持运弓气息的连贯进行,并一步步将旋律推向全曲的最高音“1”。此后乐曲便转入柔美音调,音乐并在此做了柔美细腻的描写,用一弓拉两个四十六音符,也就是一弓进行八个音。好像月亮几经迂回,终于冲出了那些纠缠的云层,散发出入戏的光亮。一轮更加透亮皎洁的月亮,悬挂半空,如水月光,洒满大地、田园、山林、村庄,让人心情愉悦快活。此时演奏方式上,运弓注意匀速、平稳,尽量满弓运行,气息下沉,不慌不躁。因为此处的江南民间音调的出现,在演奏上左手的手法比较丰富,出现了上滑音、回旋滑音。揉弦的以基本的滚揉方式为主,上下滚动快而连续的进行。滑音柔和而连贯,优美而富有歌唱性,以手腕带动手指委婉进行,左右手配合,表现从容不迫的情绪来渲染诗情画意的效果。
第二段33至50小节(四四拍),此段仍是慢板,但其力度和速度变化较前一段明显,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部分,整体上较第一段显得更加深沉,乐曲情绪波动更大,是作者在美景与现实中的交织。
第一部分33—44小节,速度要放慢,类似于吟诗般的旋律隐隐浮现作者的淡淡哀伤,两次“Re — So — Si”运用同指异音的滑音仿佛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或是某种诉说某种渴望;39、40小节又归于平静,有超然于生活,归隐于山野的文人情操。
第二部分41—50小节,要特别注意乐曲速度的丰富变化。第41—46小节:
41小节开始的第一拍要奏出音头的爆发力,充分展现作者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精神,第43小节首次出现32分音符预示着音乐又一高潮的到来;44—46小节“”运弓力度进一步加大、揉弦幅度增强,作者情绪更加激动,旋律起伏跌宕,看似描述江南夏夜的美景,实则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47小节32分音符的再次运用比第一次更长更具跳动性,揉弦的力度波动更大,结尾渐渐平静下来心境与美好的夜色交融给人以深思。
第一拍开始,左右手要自然放松,食指换音要粘连柔润,运弓缓慢舒展,平稳深沉,随着右手食指和无名指控制弓毛贴弦力度的加强,将音乐渐强的缓缓传出。在两拍结束后,随着旋律走向速度稍稍加快,情绪随之激动起来,但还要稳在起弓速度的框架里。左手上下换把的手指的贴弦力度要加强,揉弦的频率要加大。随后随着音调的升高,演奏力度逐渐加强,运功幅度宽广,攻速相应加快,保持饱满的力度。特别是高音“5”开始的一弓一音的分弓演奏,要发音饱满,保持每个音的重音头,但声音控制不能爆。给人感觉力量中包含婉转,舒畅中流露忧伤。左手的发音点和右手的运弓力点要同时发出,才能保证音质的效果。当演奏到一弓多音的时候,特别是一弓演奏十六个音符的时候,弓速适当转缓,但行弓速度流畅,在从容里左手起落敏捷,灵活地完成每一个音符的按弦,力度均匀适中,与平稳运弓相配合,从而达到柔美的音色效果。并从这十六个音中的最后两个音“6”和“1”开始渐慢,紧接此段落的最后三小节的演奏,将这个乐段逐渐缓慢结束,以一个呼吸气口的转换开始第三段慢起渐快的转换。
第三段51至68小节为快板(四二拍),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段是前面慢板段落的核心音调所进行的一种自由变奏,通过重复、摸进等作曲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乐曲第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而且一改本曲前两部分典雅、秀美、哀伤及激动之风格,带给我们的是活泼风趣和轻松愉快。第51—54小节为规整的四小节,后两小节是前两小节的高八度重复,在演奏时乐曲速度的变化:“从慢到快”右手运弓不可拖泥带水应弓法与滑音密切配合且;第55—61小节:运用民间音乐中常用“变宫为角”的创作手法,通过调式交替、具有连续切分效果的节奏以及富有特色的四次滑音的运用,更是把诙谐幽默嬉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时左手演奏滑音要敏捷注意音的圆滑效果和松弛,右手运弓要快速且强弱得当,通过反复体会其变化才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怡然自得之意;乐曲最后同前两部分速度渐慢、力度渐弱趋于平静,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
该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最激动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段落,是作者感情集中抒发的激越乐段。这与前两段的抒情板式形成明显的对比。不但演奏速度由原来的极慢板转变成快板,而且力度也由一开始的mf和p两种力度加强到了f。从而表达作者热爱,憧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般采用慢起渐快的方式开始,把第一个音“1”的装饰音“6”自然延长了时值,和“1”实质感觉上变成了两个八分音符,但重音在落在“6”上,而“1”落音时声音稍弱。随着速度一点点上来,力度也随之加强。左手大滑音连续运用的时候,手腕要放松,上下转腕动作要协调连贯,手指力度适中,不能僵硬,并配合右手平稳流畅的长弓运行。在连续几小节的一弓多音的滑音演奏后,紧接的“11”中的“31”可以处理为速度在此急缓下来,并把装饰音“3”力度加强时值延长,左手贴弦力度加大并慢慢滑到“1”,并将揉弦力量落到此音上,作一个大气口呼吸后,音乐逐渐放缓,在泛音“1”上结束,乐曲在静、深、远的意境里完成。
英文名:
曲目难度:六级
上传:管理员
日期:2015-09-02
曲目简介:
二胡曲《月夜》由三段构成:分别是慢板、慢板、快板。以正五声为旋律骨干音,具有鲜明的七声框架内的五声性旋律风格,采用加进变宫的六声宫调式。通过对江南美好夜晚的描绘,很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是二胡作品中借景抒情的上乘之作。
第一段1至32小节(四四拍),这个段落着重描绘江南夏夜的静与美,浓郁着江南水乡韵味。第1—2小节中开始的“La”起弓应静而弱不可带音头,如涓涓流水引出本小节;第2小节第一拍的“So La”为第二拍的高音做铺垫,演奏“So Mi”时以滑音奏出音色要柔和,本小节后两拍注意运弓力度的变化,仿佛作者在凝视皎洁的月光;第4小节渐趋于平静,“Do”音的运弓和揉弦应平和流动如水波荡漾;第5小节的“Mi So Mi Re”需用甜蜜细腻的滑音才能显现出江南的风韵;第6-7小节力度由弱到强是作者的又一次感叹;第8小节的“So Do”应以内弦柔和奏出;值得注意的是从第9小节末开始乐曲转入充满生机的气氛中,第11小节的第四拍乐曲进入高音区且力度加强,似虫儿鸣叫与月光皎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绝美的风景画,情绪显得有些激动;第14小节高音的“So”至“Si”的出现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第16、17小节需运用异音同指的滑音似少女明眸回转亲切缠绵意味无穷;第19至23小节:
乐曲轻柔流动、云月相映仿佛月宫仙子翩翩起舞,演奏这一部分要注意运弓与气息结合的连贯性;第28小节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运用同指异音要注意其圆滑和流畅;第29至32小节音乐从赞叹激动渐趋平静,使人深深的沉醉于恬静而美好的夜景之中。
本段以第一小节为核心音调展开,并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中连续出现了七度的跳进,旋律上还先后运用了十六分附点和三十二分附点,使得旋律在波浪起伏的感觉下突出了明月升腾的浪漫景象。一开始左手揉弦以慢为宜,第一个音“6”以迟揉弦的方式出现,出音要柔美圆润,右手的运弓要稳定、连贯、松弛、力度适中,行弓要通畅连贯,换弓要不露痕迹,速度控制在不慢不快之间,心平气和,从容自如。紧接下面的一个小七度的跳进,不用滑揉的方式演奏,用跳指换把,在落音准确的同时,高音的“5”要实按弦,揉弦速度稍加快些,但运弓力量不要爆发,用手腕的力量带动胳膊,控制着发力,有点类似于打太极的感觉,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发射和持运行。附点节奏的出现,给波动的旋律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使得画面开始生动起来,如同明月升腾的景象:时而明月浮现,时而明月冲出云层,时而又如浮云半遮半掩明月,时而几片薄薄的浮云掠过,接下来从第八小节开始,旋律平稳而柔美的进行,右手弓法也大多以连弓为主。旋律的走向也开始节节上升,此时一弓多音也变成了一弓一音演奏,这样运弓的幅度也要开始加大,力度加强,以保持运弓气息的连贯进行,并一步步将旋律推向全曲的最高音“1”。此后乐曲便转入柔美音调,音乐并在此做了柔美细腻的描写,用一弓拉两个四十六音符,也就是一弓进行八个音。好像月亮几经迂回,终于冲出了那些纠缠的云层,散发出入戏的光亮。一轮更加透亮皎洁的月亮,悬挂半空,如水月光,洒满大地、田园、山林、村庄,让人心情愉悦快活。此时演奏方式上,运弓注意匀速、平稳,尽量满弓运行,气息下沉,不慌不躁。因为此处的江南民间音调的出现,在演奏上左手的手法比较丰富,出现了上滑音、回旋滑音。揉弦的以基本的滚揉方式为主,上下滚动快而连续的进行。滑音柔和而连贯,优美而富有歌唱性,以手腕带动手指委婉进行,左右手配合,表现从容不迫的情绪来渲染诗情画意的效果。
第二段33至50小节(四四拍),此段仍是慢板,但其力度和速度变化较前一段明显,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部分,整体上较第一段显得更加深沉,乐曲情绪波动更大,是作者在美景与现实中的交织。
第一部分33—44小节,速度要放慢,类似于吟诗般的旋律隐隐浮现作者的淡淡哀伤,两次“Re — So — Si”运用同指异音的滑音仿佛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或是某种诉说某种渴望;39、40小节又归于平静,有超然于生活,归隐于山野的文人情操。
第二部分41—50小节,要特别注意乐曲速度的丰富变化。第41—46小节:
41小节开始的第一拍要奏出音头的爆发力,充分展现作者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精神,第43小节首次出现32分音符预示着音乐又一高潮的到来;44—46小节“”运弓力度进一步加大、揉弦幅度增强,作者情绪更加激动,旋律起伏跌宕,看似描述江南夏夜的美景,实则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47小节32分音符的再次运用比第一次更长更具跳动性,揉弦的力度波动更大,结尾渐渐平静下来心境与美好的夜色交融给人以深思。
第一拍开始,左右手要自然放松,食指换音要粘连柔润,运弓缓慢舒展,平稳深沉,随着右手食指和无名指控制弓毛贴弦力度的加强,将音乐渐强的缓缓传出。在两拍结束后,随着旋律走向速度稍稍加快,情绪随之激动起来,但还要稳在起弓速度的框架里。左手上下换把的手指的贴弦力度要加强,揉弦的频率要加大。随后随着音调的升高,演奏力度逐渐加强,运功幅度宽广,攻速相应加快,保持饱满的力度。特别是高音“5”开始的一弓一音的分弓演奏,要发音饱满,保持每个音的重音头,但声音控制不能爆。给人感觉力量中包含婉转,舒畅中流露忧伤。左手的发音点和右手的运弓力点要同时发出,才能保证音质的效果。当演奏到一弓多音的时候,特别是一弓演奏十六个音符的时候,弓速适当转缓,但行弓速度流畅,在从容里左手起落敏捷,灵活地完成每一个音符的按弦,力度均匀适中,与平稳运弓相配合,从而达到柔美的音色效果。并从这十六个音中的最后两个音“6”和“1”开始渐慢,紧接此段落的最后三小节的演奏,将这个乐段逐渐缓慢结束,以一个呼吸气口的转换开始第三段慢起渐快的转换。
第三段51至68小节为快板(四二拍),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段是前面慢板段落的核心音调所进行的一种自由变奏,通过重复、摸进等作曲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乐曲第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而且一改本曲前两部分典雅、秀美、哀伤及激动之风格,带给我们的是活泼风趣和轻松愉快。第51—54小节为规整的四小节,后两小节是前两小节的高八度重复,在演奏时乐曲速度的变化:“从慢到快”右手运弓不可拖泥带水应弓法与滑音密切配合且;第55—61小节:运用民间音乐中常用“变宫为角”的创作手法,通过调式交替、具有连续切分效果的节奏以及富有特色的四次滑音的运用,更是把诙谐幽默嬉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时左手演奏滑音要敏捷注意音的圆滑效果和松弛,右手运弓要快速且强弱得当,通过反复体会其变化才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怡然自得之意;乐曲最后同前两部分速度渐慢、力度渐弱趋于平静,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
该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最激动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段落,是作者感情集中抒发的激越乐段。这与前两段的抒情板式形成明显的对比。不但演奏速度由原来的极慢板转变成快板,而且力度也由一开始的mf和p两种力度加强到了f。从而表达作者热爱,憧憬,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般采用慢起渐快的方式开始,把第一个音“1”的装饰音“6”自然延长了时值,和“1”实质感觉上变成了两个八分音符,但重音在落在“6”上,而“1”落音时声音稍弱。随着速度一点点上来,力度也随之加强。左手大滑音连续运用的时候,手腕要放松,上下转腕动作要协调连贯,手指力度适中,不能僵硬,并配合右手平稳流畅的长弓运行。在连续几小节的一弓多音的滑音演奏后,紧接的“11”中的“31”可以处理为速度在此急缓下来,并把装饰音“3”力度加强时值延长,左手贴弦力度加大并慢慢滑到“1”,并将揉弦力量落到此音上,作一个大气口呼吸后,音乐逐渐放缓,在泛音“1”上结束,乐曲在静、深、远的意境里完成。